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赤子情怀 大爱无疆!黄仲咸及其基金会累计捐资超6亿元
作者:庄晓丽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5日

 



仙都楼、招贤楼、仲咸楼……漫步在南安一中校园内,随处可见黄仲咸的影子。在福建省内,这样的学校有数十所。自1959年以来,黄仲咸及其创办的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全力支持祖国教育、文化、卫生福利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资超6亿元,奖助师生近20万人次,为各类学校捐建教学楼(校舍)面积逾19万平方米,获得教育部“尊师重教,振兴中华”奖、福建省政府“乐育英才”金质奖章等荣誉,被誉为“中国慈善第一人”。



创建黄仲咸教育基金会


  黄仲咸于1920年出生在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他因家贫辍学,15岁即背井离乡,南渡印尼谋生,从垦荒务农、筑棚养猪到创办工厂、开办银行,含辛茹苦,历尽艰难,事业终于有成。


  少年时的贫困、青年时的奋斗,给黄仲咸的性格打上了一层难以磨灭的底色,让他从未忘记底层生活的艰辛。黄仲咸认为国人不受尊重缘于穷,而教育能改变贫穷状况,所以教育在他心中有很重的分量。他说:“个人拥有财产再多,也没有意义,能够为国家、民族多办点实事,才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


  1959年,黄仲咸受邀回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得到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看到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而家乡依然贫穷落后,同一年,黄仲咸在家乡捐资参与建设仙都小学,供家乡孩子免费读书,由此开启慈善之路。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黄仲咸大力捐资,为南安的学校、医院建设楼宇。除出资外,他对捐助项目的选定和实施,无不躬亲。他常在百忙中专程返乡,以高龄之躯,冒酷暑、顶严寒,跋山涉水,到建筑工地视察工程进度,检查建筑质量,他的足迹印遍南安故土的山山水水。


  千里归鸿,只为衔枝桑梓。“他做了很多公益,他的名字在南安各地家喻户晓。比如,他1979年捐资92.6万港元(约为人民币25万元),在诗山中学建设仙都楼。这笔捐赠款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数额,仙都楼当时曾被誉为南安最大的教学楼。”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助理、副秘书长刘清影回忆道。


  1990年,黄仲咸创建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把公益慈善活动职业化。该基金会是当时南安第一个面向全县开展公益捐赠的基金会。2004年9月28日,他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

首创“金母鸡”捐助模式


  因为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是不面向公众募捐的非公募基金会,投入的款项需自行筹措,且随着公益所需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黄仲咸不断变卖海外资产支持国内公益事业。


  资金来源一直是萦绕在黄仲咸心头的问题。假如资产不能循环发展,总有坐吃山空的危险,怎么办?为确保其公益事业能持续运作下去,黄仲咸不断探索运作模式。


  黄仲咸想到了投资物业。1993年,他在南安市兴建南安必利达大厦,翌年又在厦门开建厦门必利达大厦,把两座大厦的收益当作基金会持续运作的资金来源。


  这两座大厦为慈善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黄仲咸把这一模式比喻为“养金母鸡下金蛋”。他常对身边的人说:“这是永久性的事业,要将这事业永远做下去。”


  基金会登记注册后,助学的力度和覆盖面都有了提升。这时,黄仲咸考虑到他的业产几乎是基金会的全部经济来源,而如果去世后遗产被继承,那基金会如何继续运作?


  于是,他与夫人在公证处立下遗嘱,将两座大厦作为基金会的永久性业产。此后,他又出售1.1万两黄金,连同800多万元现金存款及南安市水头镇60亩地皮使用权,一并捐给基金会。


  事实证明,“金母鸡”很好地哺育了基金会。据基金会提供的公益捐赠项目表显示,近几年来,两座大厦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000万余元,除去大厦折旧、税收及必要的管理费用外,每年捐赠额都达1000万元以上。


  直到现在,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仍通过物业租赁和理财收入,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自我造血”。有了稳健的资金来源做后盾,近年来,基金会的公益慈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支持老区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捐赠奖”等诸多荣誉。


慈善精神永世流芳


  黄仲咸对公益慈善事业慷慨大方,个人生活却十分俭朴。他平时和员工围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餐,不允许伙房为他个人搞特殊化伙食。他的卧室在大厦最顶层的一个10来平方米的小房间,夏天热得满身大汗也舍不得装空调。他平时穿的衣服大多是从地摊上淘来的,一件衣服穿了一二十年也舍不得换新的。脚上经常穿的是十几块钱的粗布鞋,手上戴的是几毛钱的劳动手套,用久了破了也舍不得扔,缝缝补补继续用。出行轻车简从,乘坐飞机都选经济舱,不住豪华酒店。


  “敬爱的黄爷爷,非常感谢您对我们这些贫困学子的帮助。”“尊敬的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是你们给了我生命中的一缕阳光。”“尊敬的黄爷爷,我一定不懈努力,向您看齐,以己身之力回报社会,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在南安市黄仲咸纪念馆里,有两面大大的展框,里面一封封书信,是八闽大地受到黄仲咸老先生及一手创办的教育基金会资助的学子们写来的。十几万封的感谢信诉说着十几万受助学生对黄仲咸老先生的尊敬与爱戴。许多受助学子一生铭记着黄仲咸的恩德,并矢志传承扶贫济弱的慈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黄仲咸常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就快乐,我就高兴!”“我回到祖国,只是希望能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做点实事!”很多拿过奖助学金的学生给黄仲咸写信说以后会报答他之类的话,他在回信中说:“不用报答我,你长大后,用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报答祖国就可以了。”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许集美曾问过黄仲咸,为什么不像其他海外富商,一边赚钱一边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黄仲咸回答:“钱是赚不完的,而人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想把手中的公益事业办好,非全身心投入不可,所以我只能放弃赚钱的机会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黄仲咸辞世后,公益慈善的步伐并未停止。基金会秉承他的遗愿良性运行并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11月,基金会被福建省民政厅核定为慈善组织。近几年来,基金会每年公益捐资额在1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路上不断做出新奉献。


  截至2020年年底,黄仲咸及其创办的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公益捐资累计6亿多元人民币。独资捐建和出资助建的学校、医院楼宇等公益性建筑项目有100多个,总建筑面积达19万多平方米。在省老区山区已奖助高中、中专生115050人次,发放奖助学金8002.5万元。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